從以前參加一般外拍到自己約拍model,然後踏入職業道路也十年的時間,在這過程中經歷了不斷地摸索跟瓶頸,同時也不斷的思考何謂「風格」,說起這個抽象的概念要追朔到剛接觸相機的大學時期,當時只覺得用canon的玩家們拍出來的照片特別的紅潤透亮,我自己心裡覺得為什麼可以這麼好看?所以毅然決然地換相機,這個更換的過程也經歷了2年時間,然後突然某天發現原來並不是器材的問題。
其實不少人都說相機背後的腦袋才是最重要的,但腦子不好使的狀態下也無法成為最重要的,真正最重要的是「累積」,拍照的次數跟張數才能夠累積足夠的經驗,即便是在狀態不好的情況下依然保有水準的畫面,這個不是一蹴可幾的事,唯有磨練才能夠達到,產出的照片不僅穩定且耐看!
對!就是耐看!
後來發現決定一個攝影師的風格跟他的經驗和習慣有關,對我來說就是有我喜歡的色彩跟色調,在這兩者之間的交互關係之下,拍攝出的照片搭配攝影師本身對美感的體悟而調製,最終完成的成品才是具有風格的作品,用第三者的角度來看最直白的解釋就是「一看就知道是你拍的照片」,很簡單的說明也最是最有力的肯定。
喜歡一張照片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情,至於喜歡誰拍的?喜歡哪種氛圍感覺?真的見仁見智,唯一不變的回答便是認為該張照片很美很漂亮很好看,不過我認爲這些都是表面上的稱讚,最希望的是當你看到一張深深打動你的照片時,那個才是你喜歡的照片。
一張你喜歡到可以說出深刻感受的照片。
只有這樣的感受才能讓人感動,而不是只有表象的美麗,要感受的還有那哀愁,或許當攝影師自己也很喜歡觀賞者也喜歡的時候,那產生而出的共鳴才會打動更多的人,也就是這個才是我追求的風格。